当前位置: > >

街头艺术

街头艺术

中文名 街头艺术
英文名 street art
名词解释

街头艺术是一种创作于公共场域的视觉艺术,通常是在未经批准的状态下创作,而非传统的艺术场所。

街头艺术这个词在80年代早期的涂鸦蓬勃期间开始广为人知,并也概括了现代所谓的板模涂鸦(Stencil graffiti)、海报黏贴(Wheatpasted poster Art)或贴纸艺术(Sticker Art)、街头装置或雕塑(Street installation or Sculpture)等,那些选择了以街道做为画廊的艺术家往往偏好直接与公众交流,不受限于正规艺术界的限制。

背景

由艺术家们想借由非艺术的背景来挑战艺术而产生。街头艺术家不渴望改变自己作品的定义,而是试图用他们的语言来质疑现有环境。街头艺术家和艺术家的分别最主要的地方是驱动他们的“动机”和“目的”。街头艺术家倾向用他们独特的创作传达一些与社会相关的议题,通过每个人不同的想像而得到各自不同的价值观。这是城市艺术(Urban Art)中一种非常强力且具有实践主义(Activism)及颠覆性(Subversion)的艺术。街头艺术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平台,它可以接近大众,也是受政治压迫下表达的有效方式,亦是仅有少数资源的人们创造改变的的好方式。常见的变种有广告破坏(adbusting)、颠覆广告(subvertising)及其他的文化干扰(culture jamming),废除私有财产(abolishment of private property),及收回街道(reclaming the street)。

在现代社会,街头艺术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些人认为这是犯罪行为,也有些人认为这是艺术形式。街头艺术家可能会被控告恶意破坏、恶意恶作剧、故意毁损财物、非法侵入或其他反社会行为等罪名。法律上则因各地区有所不同。

起源

抗议的标语和在墙上留下对政治社会评论涂鸦是现代涂鸦和街头艺术的先驱,并持续发展成其中一个流派。街头艺术的文字及标志性的图形,如同企业商标般,成为区域、时代中一个大众知名但却神秘的符号。

有些人认为在二战时期的“Kilroy Was Here”是早期涂鸦的例子,一条简单的线,及长鼻子的男人从线后探头张望。“街头艺术的总体吸引力”的作者Charles Panati间接描述了“Kilroy Was Here”的涂鸦是"outrageous not for what it said, but where it turned up."(不论有多荒谬,但它开启了这扇门。)

可被定义为街头艺术的起源大部分可追溯至纽约的地铁涂鸦热潮,开始于1960年代,并于1970年代逐渐成熟,而在1980年代的以Brox为中心达到地铁涂鸦的最高峰。

随着1980年代的发展,街头艺术由原本文本式的作品开始在这10年间转换成视觉概念的街头艺术,如Richard Hambleton的“影子人物”(pictured above),Keith Harling的“地铁广告颠覆”,Jean-Michel Basquiat的“SAMO tags”…等。 此时街头艺术还没有被认定是种现实中的职业,即使是其中的分支“板模涂鸦”都仍处于起步阶段,最常用于乐团和各种社团宣传而用的复制艺术,并与小麦黏剂黏贴(Wheatpasting)海报结合,在城市中的各个俱乐部中出现。

注:本名词内容引自维基百科

0
0

已收藏
去我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