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偏振片

偏振片

中文名 偏振片
别名 偏振光片
英文名 Polarizer
名词解释

偏振片(英语:Polarizer)偏光片的全称是偏振光片,液晶显示器的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所有的液晶都有前后两片偏振光片紧贴在液晶玻璃,组成总厚度1mm左右的液晶片。

偏振光片之所以叫偏光片,是因为普通液晶显示器面对眼睛的那张偏光片是磨砂处理的,以消散表面反光,并且把光散射以增加液晶显示器的视角。对于投影机来说,任何散射都会造成光线的损失,投影机用的液晶片理想状态应该是0度视角,即偏离垂直方向看液晶片,就没有光线了。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越接近0度视角,光的利用率越高,所以用平光的偏光片换掉那个磨砂的偏光片后,投影机到墙上的亮度会大幅度提高,大概能提高50-80%,这就是为什么要换偏光片的理由。

历史最早的人造偏振片(J偏振片)是由19岁学生埃德温 赫伯特 兰德在1928年发明的。它是通过电磁作用或机械作用把具有二向色性的碘化硫酸奎宁小晶体整齐排列在透明的塑料薄膜上制成的。

1938年兰德又发明了一种目前广泛应用的H偏振片。应用例如在观看立体电影时,观众需要戴上一副眼镜,这就是一对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其原理是平时我们只有用两只眼镜看物体才能产生立体感,如果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摄下电影场景的像,制成正片。在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用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线偏振光重叠地放映到银幕上,人眼通过上述的偏振眼镜观看,每只眼睛只能看到相应独立的一个图像,就会像直接观看时那样产生立体的感觉。

注:本名词内容引自百度百科

0
0

已收藏
去我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