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
维生素D(简称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乃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一组结构上与固醇有关,功能上可防止佝偻病的维生素,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3与D2。维生素D的主要功用是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肠中钙离子吸收需要一种钙结合蛋白,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诱导此蛋白合成,促进Ca2+吸收,又可促进钙盐的更新及新骨生成,也促进磷吸收与肾小管细胞对钙、磷的重吸收,故可提高血钙、血磷浓度,有利于新骨生成和钙化。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研究发现,多晒太阳或食用紫外光照射过的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可以抗软骨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并命名人体内抗软骨病的活性组分为维生素D。
婴儿、儿童、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每日需量为400 IU(国际单位)。缺乏时成人易患骨软化病,小儿即佝偻病。如血钙下降,会出现手足搐搦、惊厥等,对牙齿的发育也有关系。维生素D摄入过多,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等。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
维生素D3可以通过增加小肠的钙磷吸收而促进骨的钙化。
1,25-二羟维生素D3对白血病细胞,肿瘤细胞以及皮肤细胞的生长分化均有调节作用。
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性免疫调节剂。
维生素D3的结构复杂,目前已报道的合成方法有使用小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的全合成方法,以使用天然甾体化合物为原料的半合成法以及生物合成法。半合成主要是选择适当的天然甾体化合物为原料,然后进行A、B环以及侧链的修饰改造,最后通过光化开环反应构建维生素D3。
此方法目前已经面向产业化,市场上绝大多数维生素 D3原料药是通过化学方法以廉价易得的天然甾体类物质为原料的合成的;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具有反应选择性好,反应速率快,步骤短的优势,近几年也有相关研究报道了生物法在维生素D3的应用,但未进行工业化生产。
【内容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