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DVD刻录机

DVD刻录机

中文名 DVD刻录机
英文名 Digital Versatile Dis
名词解释

DVD的英文全称为“Digital Versatile Disc”,即“数字通用光盘”,是CD/LD/VCD的后继产品。从提出初步规格到1996年初推出第一款DVD样机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是公认的新一代标准的存储技术。

说起DVD刻录机的发展过程,就不能不提到DVD的诞生和标准确立。 DVD的诞生和标准的确立,和娱乐业的迅猛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其前辈CD光盘和VCD光盘都是因此孕育而生。媒体巨头们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刺激了硬件厂商研制出全新的DVD光盘。

注:九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制片业顾问委员会起草了一份代表好莱坞七大电影制片公司的愿望书,其中一项就是要求能在一张CD中记录一部标准长度(135 分钟)的视频节目,并要求高于LD的图像和声音质量(1990年中旬提出此要求,1994年正式得到确定)。而当时VCD的图像分辨率只有352×240(NTSC制式)或352×288(PAL制式),视频性能远远不足以满足上述要求。

1994年12月16日,索尼公司率先发表了“单面双层12CM(5.25英寸)高密度多媒体CD的格式与技术指标”,简称多媒体光盘系统(MMCD,Multi Media Compact Disc),这也就是第一个DVD技术规格。在DVD诞生伊始,就充满了竞争,索尼—飞利浦集团的MMCD(单面双层结构)和东芝公司的SD(双层双面结构)展开了激烈的拼杀,虽然最后双方和解,但这场争斗并没有彻底结束,而是一直延续到DVD刻录机的规格之争!

由于CD刻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实现DVD刻录非常现实。在第一台DVD刻录机诞生之前,一场轰轰烈烈的DVD刻录标准之争又开始了!

要想搞清楚这场复杂的DVD刻录标准之争,我们首先不能不提到一个在DVD诞生后不久即成立,对DVD的发展是有着重大影响的DVD唯一官方组织组织:DVD Forum。这个建立于1997年四月的DVD社团(DVD Consortium)由十家DVD主力厂商组成,又称10C,向中国DVD厂商收取专利的就是它们——日立、松下、三菱、飞利浦、先锋、索尼、汤姆逊、时代-华纳、东芝和JVC。三个主要的DVD刻录研发/推广组织——RWPPI、RDVDC、DVD+RWAlliance的所有会员也基本都是DVD论坛中的成员。

理论上,任何与DVD相关的标准都要经过它的审批。但在DVD规格得到统一之后,DVD论坛并没有统一DVD刻录的标准,而且其毕竟不是一个强制性组织。

在DVD标准争夺战中失败的飞利浦与索尼公司在1996年DVD刚一正式推出时,就迫不及待的研制可录式DVD,并且与惠普共同创建了DVD+RW Alliance,它就是DVD+RW与DVD+R的规范制定者。与此同时,先锋公司也在1997年拿出了它的可录式DVD技术——DVD-R以及之后的DVD-RW,由于面向主流DVD视频市场并且是对DVD-RAM弱点的重要补充,所以迅速通过了DVD论坛的认证,成为了DVD官方指定的非数据存储应用的可录式DVD标准(DVD-R与DVD-RAM同时获得DVD论坛通过)。这样,DVD刻录技术就出现了三大类、五种规范(DVD-RAM、DVD-R/RW、DVD+R/RW)。


注:本名词内容引自百度百科


0
0

已收藏
去我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