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
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 llus Blume)的总称,栽培学上属于薯芋类作物。魔芋喜温暖湿润,适温为20~30℃,25℃为最适温度,适宜相对湿度为80%~90%,即魔芋喜适温期长而不适酷暑、干燥的地方。早在3000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魔芋,在我国南方各省丘陵地区、秦岭大巴山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滇南和台湾等地有着丰富的魔芋资源。早在《本草图经》、《本草纲目》等古书中就有记载,魔芋性寒、味平,入药可消肿去毒,主治痈疮、肿毒、瘰疬等症。
魔芋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热量低,蛋白质含量高于马铃薯和甘薯,微量元素丰富,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等,特别是葡甘聚糖含量丰富。
利用价值较高的魔芋有花魔芋、白魔芋、田阳魔芋、西盟魔芋、攸乐魔芋和勐海魔芋六个种。中国和日本大面积种植魔芋。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先秦古籍《尔雅》,我国各地有许多别名,如鬼芋、花麻蛇、南星头、蛇头草、灰草、山豆腐等。
国内外报道魔芋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26、28、32等,其中大部分为2n=26。魔芋植株的地下部分由变态缩短的球状肉质块茎及从其上端发出的根状茎、弦状根和须根构成。由于魔芋的根内没有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故不能加粗生长,始终保持一定的大小。魔芋为佛焰花,花序各部分的色泽、形态与种有关,是区别种的重要标志,花序的大小与品种及品种内种芋的大小有关。魔芋的花序能散发出奇异的气味。魔芋花序的附属器发放气味最浓,其次为雄蕊和佛焰苞上端,再次为佛焰苞的中部,而基部不能发放气味;其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为二甲基寡硫醚,主要吸引腐尸甲虫及粪蝇。魔芋的叶有两种类型,一为大型复叶,一为变态叶—鳞片叶。每一个芽外面都被数片鳞片包裹保护着(约十片)。魔芋的一个生长周期仅发生一片大型复叶,魔芋的叶柄里具有一种特殊的后生木质化的管胞,对叶柄的支持作用起到很大的帮助。魔芋的复叶决定了魔芋的光合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
注:本名词内容引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