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大白鱼
兴凯湖大白鱼,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兴凯湖大白鱼为鲤科淡水经济鱼类,学名翘嘴红鲌,色白如玉,俗称大白鱼。成群栖息于淡水上层,体形长、侧扁,口大、斜或上翘,腹面全部或后部具肉棱,背鳍具硬刺,臂鳍延长。常与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绥芬河的滩头鱼并称“边塞三珍”。兴凯湖大白鱼肉嫩味香,并有补肾益脑、开窍利尿药用价值。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兴凯湖大白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生物学特征
兴凯湖大白鱼,即兴凯湖鲌、翘嘴鲌。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俗称还有翘壳、翘嘴白鱼。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以小鱼为食,是一种凶猛性鱼类。雌鱼3龄达性成熟,雄鱼2龄即达成熟,亲鱼于6至8月在水流缓慢的河湾或湖泊浅水区集群繁殖。产卵后大多进入湖泊摄食或在江湾缓流区肥育。幼鱼喜栖息于湖泊近岸水域和江河水流较缓的沿岸,以及支流、河道与港湾里。
兴凯湖大白鱼体长25.5—72厘米的兴凯湖大白鱼,背鳍Ⅲ7,臀鳍Ⅲ21—27,侧线鳞83—94,鳃耙24—28,下咽齿三行,2×4×4—5×4×2(2×4×4—5×3×2)。头长为体长的19—22.6%,体高为体长的21—24.7%,尾柄长为体长的14.8—18%,尾柄高为体长的7.8—9%,吻长为头长的29.5—36%,眼径较大,下颌厚大,眼径为体长的14.1—25.3%。侧线略居中轴线。鳞片较小,易脱落。背鳍条小于头长。胸鳍不及腹鳍基部。尾鳍分叉较深。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背部和两侧浅棕色或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灰色或灰黑色。腹腔膜银白色,鳔三室,中室最大,后室小。
品质特性
兴凯湖大白鱼被誉为中国北方四大淡水名鱼之首,常与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绥芬河的滩头鱼并称“边塞三珍”。兴凯湖大白鱼肉嫩味香,并有补肾益脑、开窍利尿药用价值,在许多鱼类志中均有兴凯湖大白鱼这一品种的记载。兴凯湖大白鱼生活在兴凯湖独特的水域环境中,使其在生理性状上形成一个独特的种群。
兴凯湖大白鱼体色银白,体长侧扁,翘嘴,大眼,背部和两侧浅棕色或青灰色,肉质洁白细嫩,味美而不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特别在清蒸后品尝有一种蟹香味。
营养价值
兴凯湖大白鱼位营养成分为: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粗脂肪≥3%,不饱和脂肪酸≥70%,镁≥220毫克/千克,锌≥9毫克/千克,钙≥1000毫克/千克,铁≥10毫克/千克,磷≥1600毫克/千克。
注:本名词内容引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