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织金锦

织金锦

中文名 织金锦
别名 纳石失
英文名 Nasich
名词解释

织金锦是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作纬线织制的锦。中国古代丝织物加金约始于战国,十六国时已能生产织金锦。北方游牧民族酷爱织金锦,因为北方寒冷少水,周围的色彩较单调,唯有犹如太阳光芒般金光灿烂的金色,给生活在广漠中的人们带来一丝生机。因而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的上层达官贵人的衣着崇尚用金,并以此显示他们的财富和地位。

它是一种用金线显示花纹而形成具有金碧辉煌效果的织锦。所采用的金线有片金和圆金两种,具体制作方法为:先将黄金打成金箔,用纸或动物表皮作背衬,再切割成强丝线的片金;也可将片金缠绕在一根芯线之外,即成圆金。织金锦的织造技术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对明清流行的缎织物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织金锦是波斯语“Nasich”的译音。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作纬线织制的锦。中国古代丝织物加金约始于战国十六国时已能生产织金锦。织金锦本为波斯特产,元代蒙文中称为“纳石失”,是波斯语“Nasich”的译音。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作纬线织制的锦。

中国古代丝织物加金约始于战国,陆刿《邺中记》记载后赵国君石虎出猎时就穿金缕织成的合欢裤。唐宋时期织金技术已臻成熟。内蒙古赤峰五代辽驸马墓出土的丝绸中,就有织金锦、平金绣、金粉画缋等丝织品。北宋末年宋朝与金朝议和常用捻金锦作礼物,金朝官服常用织金及金缕刺绣。元代织金锦已有空前的发展,元王朝曾在弘州(今山西原阳)设纳石失(即织金锦)局。元代蒙文中称为“纳石失”,是波斯语“Nasich”的译音。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南京镇江苏州等城市曾大量生产织金锦。元朝军队还用织金锦作营帐, 常常绵延数里。《元典章》所载的丝织物中,也有织金胸背麒麟、织金白泽、织金狮子、织金虎、织金豹等金锦。


注:本名词内容引自百度百科


相关名词

0
0

已收藏
去我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