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1938年4月,郭沫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中国文化艺术家的重要人物。1940年9月,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强行改组政治部,郭沫若辞去三厅厅长职务,11月,他出任国民党当局组建的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进一步凝聚形成了一心向党的文化艺术界统一战线。1939年,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至重庆,担任抗战时期政治部第三厅的秘书。二人十分投契,在往后的岁月中一直保存着深厚的友谊。
甲申,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发表了长篇历史评论文章《甲申三百年祭》,一时洛阳纸贵,在全国历史学界引起轰动。称赞文章“充满爱国爱民的热情”。甲申(1944年)也成为傅抱石创作的高峰。《早随烟月上瞿塘》、《兰亭雅集》、《杜甫诗意图》、《夏山图》均创作于此年。傅抱石入蜀后寓居重庆西郊金刚坡下,羁留川东前后八载。在这八年里,画家以超常的勤奋和无限的热情,成功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前无古人的“抱石皴”令画坛为之一振。1942年,傅抱在重庆成功举办了“壬午个展”,声誉日隆。他的山水画因为受到奇茂多雾气的巴山蜀水的影响,愈加苍莽淋漓;他的人物画因为对顾恺之和石涛的深入研究,而格外具有高古超逸的气息。傅抱石的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风貌形成了,这就是他颇为藏家看重的“金刚风韵”。
此幅山水写石涛诗意,“黄河落天徒江海,万里泻入胸怀间。中有岳云踞霄汉,白云滚滚迷松问。”画作全景式构图,万山磅礴,岚气蒸腾,长松蔽日。雄浑苍茫,气象万千。构图造境,敷色题识,均极周到精心,是金刚坡山水的典型面貌。甲申之夏,重庆西郊金刚坡,山岩茂密,草木葱茏。傅抱石的创作也在此时发生了飞跃的长进,所绘云烟迷雾,壮丽沈雄。其创作章法逾发不落常套。他善于把水、墨、色融合为一体。在布局上,将山峰的顶峰伸出纸外,打破了传统的格局,形成遮天盖地的磅礡气势。他在满纸上下充塞山峦树木,形成‘大块文章’的结构。《白云滚滚迷松关》,傅抱石在传统山水画皴法基础上,融汇、活用了各种传统技法,他选择了传统皴法中最不规律,最自由,也是最洒脱的两种“乱柴皴”和“乱麻皴”。又取了他顶礼膜拜的石涛上人的‘泥带水皴’,并加倍地用水晕染。在此之外,傅抱石不断探索自然的新法,以‘破笔散峰’表现山石纹理以及峰峦结构,在山水皴法上无疑是一个重大发展。
此时傅抱石仍进入创作的旺盛期,完成《前赤壁图》、《后赤壁图》、《瞿塘峡》、《苦瓜诗意》、《丽人行》、《琵琶行》等大量名作。3月,中国艺文社举办“傅抱石教授近作山水人物画展”。9月,又于昆明举办“郭沫若书法、傅抱石国画联展”。为中国山水画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