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辉是中国当代艺术标志性人物。在20世纪80年代,他以炽热的生命激情和形而上的生命哲学凝聚起西南艺术研究群体,他们以“新具象”为旗帜展开艺术活动,成为85新潮美术运动中的重要一脉。毛旭辉作为“西南”群体的领军人物,执着于绘画语言的提炼和突破,从早期的“圭山组画”、80年代的红色体积和“私人空间”系列、90年代的“家长”系列和“剪刀”系列及至2000年以来的“光荣与流逝”系列,形成了清晰而又丰富的创作历程。他试图用绘画把他的心像通过“物语”再现出来,“剪刀”、“椅子”也成为公众对毛旭辉的符号性认知。
纵观毛旭辉近四十年的艺术创作生涯,我们从这位艺术家的个案上深深感受到艺术与生命的息息相关。毛旭辉自己也说:“我想我画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当然一个人经历一种东西是有各种方式和形式的,我对那些不是我所经历的东西不感兴趣(我指的是艺术形式),我的艺术只能是我的生活纪实,它们是一些纪实性作品,如果它也需要想象力的话也是为了这种纪实的存在,为了更好地表达这种纪实性,可以不择手段,整个的艺术史为人类的各种情感、思想观念的表达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词汇,无论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都帮助我们理解生活和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毛旭辉将他对社会和自我存在本质的思考都倾注于他的画面表达,这是一个不断观照自我心灵的绘画历程,最终续写出一部视觉图像的生命史诗。
本次上拍的《私人空间•有蚊帐的女人体》创作于1988年,是艺术家早期乃至其整个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代表作。画面描绘了一位躺在床上的裸体女子,肢体甚至无法完全伸展,画中的蚊账不复现实中的轻薄,如同一团乌云笼罩在女子头上,女子游离迷惘的神情显示出迫于生活重压的生存状态。艺术家对于蚊账肌理的刻画几乎近于大理石般的扎实,悬挂蚊账的四角如同张开的翅膀,无处可逃的幽闭感扑面而来,孤独、恐惧与无可奈何沿着画面四散。
这种极端压抑的气氛正是艺术家心境的写照。当时的毛旭辉正经历着精神和生存状态上的迷惘期:“前途渺茫、怀才不遇的失落感、性、爱情、边缘化、孤独感和现实的平庸导致的扭曲”,特别是婚姻生活的失败,对他的触动很大。而当时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的行政化、单一化和意识形态化,也远不能满足他对艺术自由的向往。于是他将生活的压抑转化到了画面中,“私人空间有很多事情在发生,一种真实的存在是藏不住的,如果艺术不能表达个人生活的话那太可悲了。”
该作品有着典型的表现主义色彩。整个画面色调非常灰暗,女子呆滞漠然的表情与蚊帐扭曲变形的肌理形成鲜明对比,对自由的向往终抵不过残酷的现实,个人意志的强化又在物质社会中遭到压制,为此,毛旭辉在《私人空间•有蚊帐的女人体》中以极尽扭曲的线条显示出“现实的不稳定性与内心的躁动”,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毛旭辉由个人的生存体验出发,创造出梦魇般的视觉图式,如实表达出艺术家个体与社会的真实关系,也真实的彰显出时代背景下艺术生命的迷茫和困惑,这也正是他的当代性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