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 >
商品首页

商品中国嘉德 林风眠《冶炼图》79×77.5cm 设色纸本 镜心 Lot284

完善信息
暂无报价 降价提醒
¥
+ 关注

已关注
去我的关注

当前规格:
尺寸(cm)
装裱
提示信息
收到你的分享啦,继续填写去帮助更多人吧~
小编会尽快审核,审核通过后会被收录在百科,供千万值友借鉴~
提示信息
商品报错成功
商品介绍 完善信息

来 源
梅洁楼藏珍。

纯净美感的纪实

林风眠的《冶炼图》

娴静的仕女、绚烂的秋景、天边的飞雁、水边的渔家、定格的戏台……娴静优美、情感充沛,这是我们对于林风眠的一贯印象。《冶炼图》则在我们的脑海中,开辟出了另一个空间,装上了对林风眠的另一种印象。

《冶炼图》纸本设色,尺幅近6平尺,用的依然是林氏风格的方形构图,成画时间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画的是当时川沙上钢三厂里工人冶炼钢材的场景。

川沙,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缘,虽占地不大,但扼拥长江,屏依上海,雄川丽水,地沃产丰,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条件。老浦东称之为北沙,称南汇新场地区为南沙。千百年来,长江的流沙受海潮的顶托在此沉积,形成一个个沙洲,后来逐渐连片成陆,因而取名“川沙”。

川沙见于史载,最早可追溯至南梁,辛亥后成立县公署,1949年成立川沙县人民政府。1993年,川沙县建制撤销,这块土地有了如今尽人皆知的新名字——“浦东新区”。

随着县制的裁,“川沙”的名字逐渐被人遗忘,不过提起“三钢”两个字,老上海人却都不陌生。三钢的全称是“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厂”,老上海人都简称它“上钢三厂”。它的前身是实业家陆伯鸿发起创办的“和兴化铁厂”,筹建于1913年,1918年8月正式开工,1922年易名为“和兴钢铁厂”。1947年7月,和兴钢铁厂与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同,这座创办于清末民初的老钢铁厂正式更名为“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钢三厂焕发新生机,规模不断壮大。1957年11月,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我国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超英国。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在此决议的指导下,彼时全国上下,从城市到农村,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开展了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

在此背景下,上钢三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广大职工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大闹技术革命”,克服层层困难,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规模迅猛扩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58至1960年共生产钢151.68万吨,钢材97.25万吨,产品种类亦大幅增长。1959年末,上钢三厂被评为上海市工业交通运输业先进单位,进京参加了全国群英会,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典范。

作为典范,上钢三厂的影响力存在于彼时各行各业当中。大约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寓居上海的林风眠参观了川沙上钢三厂,这幅极为稀见得《冶炼图》,即作于此时。从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期,是林风眠创作的高峰期。他以中国水墨宣纸结合西方艺术思维的实验,已见成果。除仕女、静物、荷塘、秋景等林氏已了熟于胸的题材之外,农村、渔场、工地、工厂等具有时代标记式的作品,成为此一时期林风眠作品的新元素。

《冶炼图》画的是室内封闭场景,但色调并不暗,事实上这张画可以看做是林风眠别出心裁的“色彩试炼”。蓝紫色调子的加入让本应偏暗的整个厂房显得透且温馨了不少。虽然画的是纪实的场景,但林风眠并不愿意把它画成“纪录片”,所以他依然重视了光的表现。光从画面后方用线画成的几扇窗户中射进厂房,在与各种物体发生折射后产生奇妙的色相,映照在墙壁和炼钢器具上,浅淡蓝紫色的调子或许就是如此形成的。

画面的第二个色调,是钢炉中的炉火散播出的红色。红色的散出点在画面左下,炽烈的炉火营造出的红色散满厂房的地面,与墨和稍许的粉白交融,产生极为写实的质感,为地面铺上了一层暗红的地毯。这种交融性的色彩试验在林氏的画里并不罕见,但用这种方法写出实际“质感”的情况似乎并不多。这是《冶炼图》独特的地方之一。

画面的第三个色调是工人的白色工服。《冶炼图》的人物共有十一人,由近至远分三组排列,营造出画面的景深感。十一人全部着白色工服,我们很难确认这种白色工服是实际如此,还是林氏特意安排。但将白粉这种亮色加入画面,并占据显眼的位置,提亮原本较暗的厂房,让观者的视觉体验非常舒服。

与秋景、荷塘、水边等开阔的场景相比,色彩原本很难在冶炼厂厂房这种封闭空间里施展开来,但林风眠的尝试非常成功。在这张“色”与“墨”双主导的作品里,林风眠巧妙运用补色和对比色,在大色调的范围内,于局部对抗中相互统一,将分离与张力跟和谐的细微刻画结合起来。所以《冶炼图》虽然乍看是写实的纪录片,但林风眠依然有着对于纯净美感的追求,依然保持了美的风味。

从这种角度来看,《冶炼图》固然记录了50年代末的大事件,但画家对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依然保持着清醒,《冶炼图》的难得之处亦在于此。

规格 查看更多
尺寸(cm)
79×77.5cm
装裱
镜心
估价
5000000-8000000 RMB
价格
10810000 RMB
材质
设色纸本
出版/著录
1.《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香港展览场刊)》,第9页,梅洁楼(香港),2015年版。 2.《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北京展览场刊)》,封面,梅洁楼(香港),2015年版。 3.《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 (展览目录)》,第25页,梅洁楼(香港),2015年版。 4.《大师点滴—梅洁楼藏画展览》,第40-41页,梅洁楼(香港),2021年版。
展览
1.“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2015年4月。 2.“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北京大都美术馆,2015年10月。 3.“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上海龙美术馆,2015年11月。 4.“大师点滴—梅洁楼藏画展览”,梅洁楼(香港)、香港会展中心,2021年4月16日至20日。
钤印
林风眠(右下)
作者/著者
林风眠
作品名称
《冶炼图》
拍卖会
中国嘉德2021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Lot
284
相关文章(5)
全网口碑
暂时没有找到该款产品的全网口碑,点此为我们贡献一条吧 写点评
品牌
中国嘉德
15人关注
成立于1993年5月,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拍卖。中国嘉德每年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拍卖会,以及“嘉德四季”拍卖会和网络拍卖会。公司总部设于北京,另设有上海、广州、南京、杭州、香港、台湾、日本、美国、加拿大办事处。2011年5月,中国嘉德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并于2012年10月在香港举行首拍。
查看详情
0
商品报错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写点评

欢迎您为该产品撰写点评,请基于产品本身品质进行讨论。灌水、辱骂、黄牛等内容的留言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打分:
*推荐理由:
一句话描述: (必填) 0 / 32
总评: (必填) 0 / 500
提交

已收藏
去我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