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方面:iPhone 16 共有黑色、米色、粉色、绿色和蓝色五种颜色。iPhone 16 采用 6.1 英寸屏幕。
性能方面:iPhone 16 搭载全新的 A18 处理器,采用第二代3纳米工艺,神经引擎速度提升两倍,内存子系统升级,带宽增加 17%。A18 为6核 CPU,包含 2 个性能核心和 4 个效率核心;比 iPhone 15 中的 CPU 快 30%,在同等性能下,功耗可以减少 30%;五核心“桌面级”GPU,比 iPhone 15 中的 GPU 快 40%。
影像方面:iPhone 16 配备48MP Fusion相机,融合了4800万像素主摄和1200万像素广角镜头,配备26毫米焦距,可以将4800万像素的超高分辨率图像与1200万像素的像素合并照片融合,得到2400万像素的图像。此外iPhone 16配备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支持录制杜比视界4K 60视频,超广角镜头可捕捉 2.6 倍光线,同时支持微距摄影。并且支持空间音频拍摄。
iPhone 16 系列均配备拍照按钮,用户可以通过前后滑动手指来调整相机。该拍照按钮配备 Taptic Engine 触觉反馈机制,Taptic Engine 能区分完全点击和轻触操作。轻触可实现更清晰的预览,或显示一个叠加层,通过双击即可调整缩放、景深等。此外还支持卫星通信,Apple Intelligence等功能。
您的账号由于违反《什么值得买社区指导原则》,目前不能发布晒物。
欢迎您为该产品撰写点评,请基于产品本身品质进行讨论。灌水、辱骂、黄牛等内容的留言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 上传图片
图片限5张,5MB以下的jpg、png格式的图片。
每年iPhone首发都会到线下转转看,今年虽然赶上了北京下雨,但是三里屯门口排队的人依然不少。一个观察,现场用Tradein和年年换新的用户不少。以及,今年数字系列的关注度也高了很多。究竟今年的iPhone到哪里买更划算,大家可以跳转全网iPhone购买导购来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渠道~祝大家购机顺利
区别 iPhone 15 还是 16 的办法,除了看颜色,现在又多了一种——看按键。不久前,iPhone 16 系列发布,外观最显著的变化,是全系配套了一个新的按键——「相机控制」,也就是传闻已久的快门键。按照苹果官网的说法,这是一个点按体验的触感式开关,支持轻按手势的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并提供触摸交互的电容传感器。给拍照手机加一个快门键不是什么新鲜事,功能机时代所谓的拍照手机——如索尼爱立信的 C 系列就标配了两段式的快门键,短按对焦、长按拍照,和 iPhone 16 上的操作如出一辙。只不过,对于向来删繁就简的苹果而言,在本就不算宽裕的机身空间里,连续两年给 iPhone 加塞按键,这件事不太常见。如今,操作按钮和相机控制已经成为 iPhone 的标配,而这两颗按键背后,隐藏了苹果对于 iPhone 未来十年的终极理解。「相机控制」按键,藏了多少秘密?苹果在设计手机之初,有两个方案,其中一个是延续 iPod 的设计,用滚轮替代键盘,但苹果无论如何也没法解决输入效率的问题。另一个方案,则是将 MacBook 触控板上的多点触控技术移植到手机上,想打电话时屏幕就显示拨号界面,想输入文字时屏幕就变成了键盘——这就是后来的 iPhone 和 iPad 的原型。无论是 iPhone 还是 iPad,其本质都是显示屏,因此产品上所有的功能和设计,都必须服从屏幕的需要。设备的正面只有一个 Home 键,而侧面的功能键也是各司其职:锁屏键、音量调节键、静音拨片。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用户交互行为聚焦在触屏上。换言之, 除非在看不见屏幕的前提下,用户也能知晓每一个按键的功用,否则这个按键就没有什么加入的必要。照这个标准,操作按钮替代静音拨片算不上好设计,因为自定义的操作按钮用起来并不直观易记,但在机身右下侧的「相机控制」按键则算得上神来之笔——无论是竖持还是横持使用 iPhone 时,内嵌式设计的相机控制按键几乎无感,也不容易误触,而一旦遇到需要使用相机的场景,这颗按键的妙处就会被快速激活。与 iPhone 上的其他按键不同,「相机控制」是一颗高集成度的按键——既具备机械结构的可动性,又具备电容设计的操控性,同时还能通过压感、震动来提供更丰富的反馈。苹果在相关专利中阐述:随着电子设备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机械按键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设计限制。许多机械开关需要预留最小的操作空间。如典型的圆顶开关大约需要 200 微米的行程,才能使圆顶下凹并实现开关的闭合。这在极其轻薄的电子设备中尤成问题。你看,苹果不惜改变按键设计,还是为了让 iPhone 能更薄一点。苹果为这颗按键设计了一个磁性结构,使其更加紧凑,当电磁体被激活时,磁铁会旋转,从而旋转输入结构,向用户传递触感反馈——这个旋转按钮的位移只有不到 10 微米,只有传统圆顶按钮二十分之一,但足以营造一种「操作感」。科技媒体《连线》的主编曾提过这么一个观点:所有设备都需要交互。如果一个东西没有交互感,人们就会觉得它坏掉了。iPhone 16 的相机控制按键还集成了压力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可以识别轻压、重压、滑动触摸等操作,并且支持触觉反馈——这套解决方案让人联想到 iPhone 6S 上搭载的 3D Touch 功能,这项在 iPhone 上无疾而终的技术,如今以一种更合理的姿态回归。更多维度的操控,意味着能做的事情也变多了。首先,这是一颗支持多段操作的快门键(发布会上苹果表示将在未来更新二段式快门功能),按一下即可打开相机,轻按对焦、重按拍摄、长按录像。不仅如此,在按键上左右滑动,还能实现变焦操作,Taptic Engine 精细的震感,会让人产生拨动刻度盘的错觉——与其说,相机控制是一颗按键,不如说这是一个滚轮。赋予一个光滑平面丰富的操作感,这是属于科技的魔法。当然,相机控制按键的设计,也会带来一些麻烦——对于手机壳厂商而言,这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好消息。由于按键是下凹设计,如果只是简单地开孔或者粗暴地给手机壳加上一颗传动按键,开孔或者按键造成的公差,都会对操作的精准度会有不小的影响,还有可能产生误触,甚至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为此,苹果甚至申请了一系列手机壳相关的专利来解决这个操作问题。苹果这项专利,直接在手机壳上集成了相机控制按键,当这个手机壳安装到支持相机控制的 iPhone 上时,系统将会通过手机壳上的按键来获取输入信号,无论是轻压重按,还是触摸滑动,都可以识别响应。也是这一系列关于按键的专利,揭示了苹果对 iPhone 上的「按键」更深层的思考。手机按键的终极答案iPhone 上的按键,本质上是产品与用户的物理交集。在苹果看来,iPhone 上按键的一个关键能力,在于和用户产生连接。为此,苹果早在十年前就着手准备,十多年来,苹果申请了诸多专利,来赋予实体按键更多的意义——早在 2008 年,苹果就申请过一项通过在 Home 键集成心率传感器,以用于解锁 iPhone 的专利,这项专利直到今年才通过美国专利局的审核。当时,苹果还在同步研发 Touch ID 技术,而 Face ID 相关技术的收购则要在几年后才启动。▲ iPhone 早期关于心率解锁的专利有一项披露于 2015 年的专利显示,苹果曾有意在 iPhone 的唤醒键上集成指纹识别模组,后来这项技术被用到了 iPad 上,但并不意味着苹果就放弃了在 iPhone 上落地的可能性。在苹果最新的手机壳相关专利里,仍存在通过手机壳上集成的指纹传感器,来解锁 iPhone 的设想。又譬如,可以赋予按键可视化的能力。苹果有一项适用于 iPhone 上的专利,是把侧面按键做成触屏,在操作按键的同时,就能显示对应的信息。比如打开音乐时,触屏就会变成播放器样式,打开日历时,则可以显示日程——苹果并不是没有这样设计的先例,上一代 MacBook Pro 的 Touch Bar 设计让人印象深刻,而操作按钮的设置界面,也揭示了这颗按钮要发挥其功能,视觉信息是必备的一环,但在目前的 iPhone 上,这项能力是缺位的。更直接的例证,是苹果在 iPhone 16 发布会上对「相机控制」按键的功能展示:第一个用例是让按键,成为「空间影像」内容创作的开关——横持手机时,按下「相机控制」按键,这时候可以直接选择拍摄空间影像——当你知道,此刻录下的视频,有朝一日可能会用诸如 Vision Pro 这样的空间计算设备观看时,空间影像势必会是一个被时常启用的功能,许多重要时刻的记忆,我们都希望用一种更具感染力的媒介进行存储。第二个用例是让按键,成为「AI 智能体」启动器——竖持手机时,按下「相机控制」按键,这时候可以直接激活 AI 视觉智能——无论是淘宝搜同款还是点评找餐厅,又或者是寻路、做题、翻译……只要用相机向 iPhone 提问,AI 就会给你答案。第三个用例是让按键,成为各类应用的物理延伸——双击「相机控制」按键,弹出一个多功能菜单,滑动即可切换选项。就在 iPhone 16 发布会前一周,苹果有一系列相关的专利得到披露,这是一套基于侧边按键的操作系统。苹果通过简单的操作和简洁的界面,让同一个按键在不同情境下发挥不同的功能——比如在拍照时,滑动「相机控制」按键可以切换焦段、调整光圈;而在抖音里,可能就是切换滤镜或配乐;到了播音乐的时候,可能就是切歌、调音量。我们设想过许多次,iPhone 总有一天会摒弃所有的「实体按键」,但这并不意味着按键不存在,或者不重要,而是手机边框的按键,成为了系统有机的一部分,连接用户、连接屏幕、连接应用、连接未来,这就是苹果对于 iPhone 按键的终极理解。设计是一个人工作品的核心灵魂,并最终不断地由外壳表达出来。乔布斯和艾维崇尚包豪斯的设计哲学,受德国工业设计大师迪特尔·拉姆斯「少,且更好」(Weniger aber besser)的设计理念影响尤深。摒弃按键,并不是事到如今才有的设想,在苹果历史当中也是有迹可循。2000 年,苹果推出的 Power Mac G4 Cube 就非常迷人,甚至入选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台边长只有 8 英寸的立方体电脑,是乔布斯审美观的纯粹表达。它的精密源于极简主义风格,这台机器从外部看不到按钮;没有 CD 托盘,只有一个微小的插槽。尽管使用体验糟糕、风评很差,但乔布斯却引以为傲:我们通过简化去除多余的东西,取得进步。2001 年 iPod 设计之初,乔布斯就决定摒除 iPod 上的「开关键」。乔布斯认为,从美学和神学的角度来看,开关让人不快。如果一段时间不操作,它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当你触摸任意按键时,它又会自动「醒来」。但是没有必要专门设定这样一个流程:按下去——等待关机——再见。如今 iPhone 的产品逻辑也类似,当你拿起手机时,屏幕自动点亮,当你望向手机时,屏幕自动解锁。按下「锁屏键」则屏幕锁定,关机则要费不少力气——在苹果的设计哲学里,没有必要的按键就不必存在。2017 年 9 月,当时苹果 CEO 蒂姆·库克是这样介绍 iPhone X 的:初代 iPhone 彻底革新了十年来的技术,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了世界。十年后的今天,是个再适合不过的日子,我们在此时此地,展示这个将为未来十年发展奠定基础的产品——这就是 iPhone X。自迈入「全面屏」时代以来, iPhone 的设计已经小步迭代了七年,产品形态臻于完美,无限接近于乔布斯和艾维理想中的魔法玻璃,正如《2001:太空漫游》里永远保持 1 : 4 : 9 比例的黑色石碑(Monoliths)。经过近二十年的迭代,手机早就已经从通讯的工具逐步演化为内容的容器,其中最直接的印证便是按键越来越少,屏幕越来越大——iPhone 用多点触控和 Home 键取代了拨号键盘,屏幕从 2 英寸扩大到了 3.5 英寸;iPhone X 用手势替代了 Home 键,如今屏幕已经来到了接近 7 英寸,是初代 iPhone 的两倍;于是,摆在 iPhone 面前的设计迭代路径已经清晰可辨:逐年收窄的原深感测镜头模组,最终将会隐藏在屏幕之下,苹果和 LG、三星已经在研究对策;屏幕的显示面积将会延展到手机中框的边沿,这一代 iPhone 16 Pro 已经将边框缩窄了 30%;而侧面的机械按键,将与手机中框融为一体,成为手机这个容器的一部分,就像「拍照控制」按键一样。未来十年,手机无疑会趋于至简,而其中的内容,却又可能是终极的复杂。
iOS18来了,奉劝各位谨慎更新!新系统固然充满新奇但我们也不是第一次栽跟头了其实很好理解当老硬件带不动新系统时发热,闪退,杀后台就是家常便饭了而且库克也不希望你手机用3年还不换所以我的建议是:发布时间超过3年的老机型就别折腾了具体来说就是苹果12之前的机型就怕折腾来折腾去手机反而不好用了那才叫一个后悔当然如果你非想当头铁我也不拦着毕竟我已经提醒过各位了真不如现在找个稳定好用的版本养老当然了,苹果13,14,15机型就无脑去升级吧!
苹果手机以其出色的设计、流畅的操作系统iOS和强大的生态系统而闻名。每次新款发布,都会带来硬件升级和新功能。例如,iPhone 13系列引入了更先进的摄像头系统和更高的电池效率。苹果的隐私保护措施也是其一大卖点。期待即将到来的iPhone 16,可能会有更强大的处理器和更多创新特性。
iPhone 16 系列已经发布,各位感觉如何?准备换新手机吗?年龄大了,已经不在熬夜看发布会了,早上看了一下各种新闻,简单聊聊自己感受。Apple Watch Series 10:这应该是这次发布会最喜欢的新产品,特别是亮黑色,真的是太好看了,但是铝合金+亮面组合,这个耐刮花程度令人堪忧,一旦刮花,强迫症受不了。iPhone 16:普通用户还是推荐标准版 16,这次硬件升级力度比较大,很多以为是 Pro 才用的功能这次标准版都配了,比如相机快捷键、拍照的色彩模式等,而且也用上了 A18 芯片。颜色还是选择经典的黑、白色,最好看,二手也最保价。对于自媒体用户,特别是使用 iPhone 拍摄 vlog 的朋友,Pro 的 4K 120Hz 还是很能打的,至少短时间内很难超越。配合相机键快速启动、调节,支持外录、支持音频分录等,这就是往影视专业化的方向发展。Pro 系列推荐从 256G 开始,128G 是真的不够用。这代在续航、散热说是有提升,具体要看大家上手后的体验了。AirPods 4:根据降噪分为两个版本,这种半入耳式的降噪效果有待验证,不过现在教育优惠赠送 AirPods 4,确实更加合适一些。总之,还是常规升级,价格敏感的用户不要冲首发,等等 PDD 或者双十一,价格能差不少呢。至于最期待的 Apple Intelligence国内还是要等待明年,既然明年才能体验中文 AI,那就手机明年再换吧,现在看看我的14 Pro,还能再战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