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传统蒸馏器

传统蒸馏器

中文名 传统蒸馏器
名词解释

东汉的蒸馏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蒸馏器为青铜所制,通高53.9cm,分为甑体和釜体两部分。赠体有储料室和凝露室,还有一导流管。从器形结构来看,应属于蒸馏器,上海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用该蒸馏器还蒸出了酒度为26.6%-20.4%vol的酒。

我国蒸馏器的基本结构特点可从东汉的这一青铜蒸馏器得到体现,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釜体(加热或装料部分),甑体(装料或蒸气挥发),冷凝部分(在古代称为天锅,用来盛冷水,蒸汽在盛水锅的另一侧被冷凝),冷凝液收集部分和冷凝液导出部分。这一器形结构一直延续至今,与国外的蒸馏器有较明显的区别。

宋代蒸馏器:关于宋代蒸馏器的史料有三条,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器形。

《丹房须知》的蒸馏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热用的炉,上面有一盛药物的密闭容器,在下部加热炉的作用下,上面密闭容器内的物质挥发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内部的水银蒸气流入旁边的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写成的《岭外代答》中记载了一种广西人升练“朱银”的用具。从记载文字中可对其结构做出推测。这种蒸馏器的基本结构与《丹房须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则在顶部安了一根管子。

南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卷五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可推测花露在器内就冷凝成液态了。说明在甑内还有冷凝液收集装置,冷却装置可能包括在这套装置中。

金元时期的蒸馏器:1975年在河北承德地区青龙县发掘出的金代铜制蒸馏器。该蒸馏器高41.6cm,由上下两个分体套合组成。下分体是一个半球形甑锅,上分体是一个圆桶形冷却器,穹窿底,据考古分析,该蒸馏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是:甑锅盛适量的水,水面上近锅腹处安一箅子,箅子上装上已发酵好的酒糟。冷却器严密套合在甑锅上部,器内装满冷水,用活塞堵住排水流。蒸酒时,酒蒸汽上升,在穹窿底被冷却成液态的烧酒,从卷状壁由牡唇导入汇酒糟,通过出酒流注入盛酒器。为了保持冷却作用,排出热水,换进冷水。

无独有偶,元代朱德润在《轧赖机酒赋》中描述的一种蒸馏器,据分析,正好与上述金代的蒸馏烧锅结构相同。

明清以来的蒸馏器的机构如何,大概可从民国时期的资料中得到一些启示。基本结构与宋金元时代的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主要是蒸馏器的容积增大了,适用于固态蒸馏的蒸馏器发展得更加完善。南方各地用来蒸馏小曲酒的“土甑”,酒蒸气引出蒸馏器后在另外的冷却器中冷却。这实际上是由天锅、甑体和地锅所组成的蒸馏器。所谓天锅,是盛冷却水的锅置于最顶部,用于冷却酒蒸汽,甑体内置酒甑,地锅内盛水,是产生蒸气的部分。

注:本名词内容引自《笑傲白酒江湖之宝典》。


相关名词

相关分类

相关品牌

0
0

已收藏
去我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