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酸角

酸角

中文名 酸角
别名 通血图,通血香,木罕,曼姆,酸饺,甜目坎
英文名 Tamarindus indica Linn
名词解释

酸角(学名:Tamarindus indica),又称酸豆、罗望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语)、酸果、麻夯、 甜目坎、通血图,亚参果。是蔷薇目豆科酸角属的一种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酸角是一个单种属,仅1种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酸角糕的主要原料。树身高大,树干粗糙,枝叶扶疏,枝头挂着一串串、一嘟噜褐色的弯钩形荚果。

酸角喜欢炎热气候,生长在年均气温18ºC—24º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分布于云南金沙江、怒江、元江干热河谷及西双版纳一带,海拔50~1350米的热量好的地方。川滇两省境内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是我国酸角的主要产区,年产酸角100吨,单产、品质、风味都优于省内其它地区。   木质有硬质的黑红色的心材和软质黄色的白色的边材素有“东方神树”之称。

在许多资料上把酸角叫做罗晃子,酸角和罗晃子是两种不同的物种,名称的错传会导致人们误食,产生不必要的麻烦,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酸角资料,特此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别名】频婆果(《岭外代答》),九层皮(《君子堂日询手镜》),罗晃子(《纲目》),潘安果(《生草药性备要》),七姐果、富贵子(《广州植物志》)。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的种子。

物种分类

云南产酸角从口感上可分为酸角(果形马蹄形)、中甜角(果形似泥鳅状,又称泥鳅酸角)和甜角(主要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勐海、勐腊,思茅地区的思茅,玉溪地区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3类,其中,甜角很受食用者喜爱。其品种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马蹄酸角:荚果马蹄状,稍扁平,味酸、高产。

泥鳅酸角:树体高大,荚果形似泥鳅,味较甜,产量较低。

米易酸角:树体高大,荚果半弯曲,肉质厚,味较甜,结果早,产量高。

口感分类:酸角从口感上分类可以分为,甜型,酸甜型,酸型,三种。



注:本名词内容引自百度百科


0
0

已收藏
去我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