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液态法白酒

液态法白酒

中文名 液态法白酒
别名 酒精酒
英文名 Liquid liquor
名词解释

液态法白酒是液态发酵法白酒。

液态法白酒是以粮谷、薯类、糖蜜等原料,经液态发酵、蒸馏成食用酒精的工艺路线、再经串香、勾兑、调配而成的白酒。有调香法、串香法和固液结合法,或者相互移植、渗透而生产的多种工艺。由于液态法白酒的工艺先进,所以又有新工艺白酒之称,它是采用现代化的酒精;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酒精,再加工或改制成的白酒。

液态法白酒与固态法白酒一样,同属饮料酒范畴,是可以饮用的。

液态法是在解放初期参照苏联改制伏特加酒的经验提出的,时间最早,起步却较晚。而且有个结合我国市场实际情况的问题,走了一些弯路。以地瓜干为原料生产酒精。在国内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优质酒精配制白酒似已不成问题。但是也有些消费者受到待有反对意见者不正确的宜传,说是酒精俗称“火酒”,饮用后会在腹内“冒火”,引起饮者的怀疑和畏惧感。像伏特加酒那样含有害杂质最少的酒,在我国市场上反而不受欢迎。

我国市场对酒的要求是有香味。为了仿伏特加法与市场要求相结合,使酒精改制白酒具有香味,五十年代初期曾有一种所谓“三精一水”的白酒出现。即用酒精、香精和糖精(三精)加水配制而成产品。这种酒的香味类似喷漆用的“香燕水”气味,为饮者所厌恶。所以“三精一水”酒一进市场就“硬了锅”,无人过问,留下的只有群众对酒精改制白酒不好的印象。

液态法白酒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而生产的一种保持固态法白酒风格的新型白酒。由于这类白酒具有出酒率高,节约粮食,成本较低,有害杂质少,卫生安全等优点,已成为畅销的白酒之一。

优点:

液态法的优点很多,最主要的是原料利用率高。在我国粮食供应不足的国情下,提倡节约酿酒用粮,改用液态法是最现实和合理的办法。

其次,液态法生产不用稻壳等辅料,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又可以避免使用辅料给产品带进邪杂气味。

第三个好处是液态法生产可以控制糖化发酵温度在最适度,这是固态窖池发酵法所做不到的。尤其在高温条件下产生有害成分糠醛。液态法绝不会发生这种毛病。

好处之四是液态醛液可以用管道电泵输送,既干净,又安全,并便于设置机械装备和电脑管理,为奔向现代化文明生产打好基础。

第五,液态法先将原料制成酒精。然后加工制成白酒。在配制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情况,按排不同高低酒度、不同香型和浓淡口味,使出厂产品适合于不同地区的不同要求。

其它优点如以粗粮代细粮,使用废糖蜜或野生植物为代用原料等等,也都比之固态法容易保证产品质量。

争议:

从诞生起到上世纪末,针对“酒精酒”一直无准确产品分类,尽管该类产品口感差、香味刺鼻,但由于其解决了供需问题,整体而言,该词仍属于一个中性词。

及到1998年春节期间,山西文水县农民王青华在太原收购了2400公斤甲醇(工业酒精),在家加水“勾兑”成57.5吨散装白酒,然后出售给朔州的几家个体户批发商,短短数日,直接造成27人死亡,222人中毒重大悲剧。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山西朔州假酒案。该案发生后,由于当时大量媒体跟进报道,同时当地酒类行业主管部门未进行有效引导,最终导致消费者对“勾兑”及“酒精酒”产生大量负面联想和猜疑,“酒精酒”一词逐渐贬义化。

到1999年,在山西假酒案余波未平的情况下,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在新工艺白酒研讨会上指出,“目前采用食用酒精生产的新工艺白酒达到70%”。该观点被媒体误读,次日权威媒体报道:“目前我国70%的白酒系勾兑”,当即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将该事件与山西假酒案联想到一起,由此在消费者中形成了“勾兑酒”、“酒精酒”等于假酒或劣质酒的广泛认知。

注:本名词内容引自百度百科

0
0

已收藏
去我的收藏夹